變頻串聯諧振耐壓試驗裝置探秘為何大容量火電機組發電時間會偏少?(咨詢電話021-56479693)
變頻串聯諧振耐壓試驗裝置探秘為何大容量火電機組發電時間會偏少?(咨詢電話021-56479693)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3日通報2010年度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專項監管情況,去年國內統調常規燃煤機組中,30萬千瓦級機組利用小時數為5356小時,而60萬千瓦及以上(含60萬千瓦級和100萬千瓦級)機組利用小時數為5259小時,貴州、廣西、山西、甘肅等13個省份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利用小時數低于30萬千瓦級機組。
一般而言,容量等級較高的常規燃煤機組參數高、煤耗低,而容量等級較低的常規燃煤機組則參數低、煤耗高。按照節能減排工作的要求,應安排大容量、低能耗機組多發電。60萬千瓦及以上、30萬千瓦級常規燃煤機組利用小時數倒掛,暴露出哪些問題?
在廣東,廣東大唐國際潮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3、4號機組容量均為100萬千瓦,但去年利用小時數分別為2655、3031小時,遠低于去年廣東30萬千瓦級機組的平均利用小時數6109小時;華能國際電力公司海門電廠1號機組容量為103.6萬千瓦,去年利用小時數也僅為5484小時。
“受500千伏惠茅雙回斷面限制,粵東電源總計窩電約150萬千瓦,造成部分大機組利用小時數偏低。”國家電監會總監、新聞發言人譚榮堯說,由于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大多需要通過高電壓等級網絡送電,一些省份內由于電網網架結構原因導致高電壓等級網絡下送容量不足,大機組出力受限而窩電,位于負荷中心區的30萬千瓦級機組只能多發電。
電量形成主要依據政府有關部門下達的年度預期目標制定,部分地區在下達年度預期目標時,大小機組之間沒有按照有關要求拉開檔次,也造成個別地區安排的電量出現倒掛。在吉林,華能九臺電廠兩臺66萬千瓦機組的合同利用小時數為2842小時,低于雙遼電廠、大唐長春三熱、白山熱電等30萬千瓦級發電機組的利用小時數。
同時,由于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調峰能力較強,電力調度機構通常也會利用其這一特點進行更多的深度調峰,造成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負荷率較低,進而影響利用小時數。
在西部地區,新投產的60萬千瓦級常規燃煤機組均是空冷機組,在超設計高溫下無法滿負荷運行,*高出力一般在50萬千瓦-55萬千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年的利用小時數。
此外,以省為單位的計劃模式與電源布局不適應,也限制了部分大型機組發揮作用。江蘇30萬千瓦級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5858小時,而華東區域內的浙江、福建、安徽、上海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分別為5782小時、4608小時、5437小時、5125小時。
貴州盤南電廠、發耳電廠各有4臺60萬千瓦機組,由于缺煤,平均利用小時數分別為4832小時、4431小時,比30萬千瓦級機組的平均利用小時數5706小時分別低874小時、1275小時。“缺煤停機也導致了大容量機組利用小時偏低。”譚榮堯說。
針對以上問題,譚榮堯建議,各級電網企業應更加重視大容量等級電源送出工程的配套建設,改善窩電和電網“卡脖子”情況,提高現有電網輸送能力;電力調度機構要合理安排機組開機和運行方式,以提高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平均負荷率與利用小時數。
“政府部門也要合理安排機組年度合同電量,并在有條件的地區系統地開展合同電量優化工作,支持發電集團內部或發電企業之間優化不同機組的合同上網電量,為大型高效機組多發電創造條件。”譚榮堯。
譚榮堯同時強調,解決大容量機組與小容量機組利用小時數倒掛問題,應更加重視電力市場機制建設,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要發揮大電網的優勢,加大跨省跨區電能交易監管,在更大范圍內促進電能資源優化配置;逐步完善和改革現有的政府主導的電量計劃分配制度,發揮區域市場平臺的作用,建立靈活多樣的電能交易機制,大力開展發電權交易,使大型高效機組在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